艾灸可以分為:艾炷灸、艾條灸、溫灸。

 艾炷灸

艾炷灸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點燃施灸的方法。又稱為“艾團”、“艾丸”、“艾圓”等名稱。古代以艾炷灸最盛行。一般艾柱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標準艾炷,其艾的直徑為0.8釐米,柱高為1.0釐米,艾柱的重量約為0.1克,可燃燒3—5分鐘。

艾炷灸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

直接灸,又稱明灸、著膚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面施灸的一種方法。古代稱為“著肉灸”,如《千金要方》記載:“炷令平正著肉,或勢乃至病所也。”因直接灸對皮膚的刺激程度不同,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間接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又稱“隔物灸”“間隔灸”。古代的間接灸法種類很多,廣泛應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的疾病。

 

艾條灸

艾條灸又稱艾卷灸。是將艾條一端燃著後進行灸療的一種方法。最早見於明代朱權著《壽域神方》雲:“用紙實卷艾,一紙隔之點穴,與隔紙上用力實按之,待腹內覺熱,汗出即差。”艾條灸可分為懸起灸、實按灸、隔物灸三種。

(1)懸起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種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釐米,灸5—10分鐘,可是皮膚又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操作方法,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實按灸 施用藥物艾條點然後,墊上紙或布,乘熱按到穴位上,使熱氣透達深部組織的一種施灸方法。

(3)隔物灸 是在穴位或部位上覆蓋某些物品後,將艾條點燃後懸灸隔物的一種灸法,常用的有隔核桃皮殼灸和隔蟾處皮灸。

 

溫灸

溫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可分為溫灸器灸,蒸氣灸及鋪灸等。

(1)溫灸器灸,又叫灸療器,使用金屬特製的一種圓筒灸具,故又稱溫筒灸。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種物器來取而代之的。如《肘後備急方》記載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要方》中用葦管代替灸器等。

(2)蒸氣灸,將艾葉或艾絨放入容器內煎煮,用蒸氣熏灸。

(3)鋪灸,是將艾絨鋪在穴位上而施灸的一種灸法。

  我們說艾灸的一種神奇的療法,因為它的確有很多不同凡響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療法的適應範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以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疾病,猶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本站旨在宣揚中醫文化及分享中醫藥知識,文章內容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醫艾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小編 的頭像
    C小編

    攜手中醫講堂-最佳大陸中醫輔導平台

    C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