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虛≠貧血

 

  中醫說的“血虛”和西醫的貧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西醫所說的貧血,是指成年人血色素應在12毫克每百毫升以上才正常,不足此標準即稱為貧血。常見的貧血包括失血性貧血、營養不良性貧血、缺鐵性貧血、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腎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必須針對不同的病因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而中醫所說的“血虛”是對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面色蒼白或萎黃、婦女月經量少、閉經等一系列症候群的概括。它並不等於西醫的某一種病。同時,在內、外、婦、兒各科病症中都可以見到血虛”的證候。因為中醫所指的血,不僅代表西醫的血液,而且還包括了高級神經系統的許多功能活動。故中醫所診斷的“血虛”證,絕對不等於西醫的貧血症。也就是說貧血症一定“血虛”,但“血虛”不一定是貧血。

 

腎功能≠性功能

 

  經常可以碰到男性患者埋怨自己早洩、性功能減退,他們認為自己的腎功能不強是“腎虛”,一味要求醫生開補腎壯陽的藥物。其實,“性功能”、“腎虛”和“腎功能”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彼此之間又有一定的聯繫。性功能包括人的性欲、性能力等諸多方面。腎虛”是中醫特有的理論,從廣義來說,幾乎所有的身體疾病都可以歸結為“腎虛”。大凡房事過度及勞思憂傷都可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腎”的功能,引起性功能障礙。腎功能則是現代醫學中對腎臟生理作用的概括,反映腎臟排泄體內代謝廢物和調節體內水分的能力,解剖學上的腎是和性功能無關的。

 

腎虛≠腎病

 

  中醫說的“腎虛”可以是疾病所致,也可以是衰老的結果,與西醫的腎臟疾病不是一個概念。在治療上,西醫以針對腎臟客觀存在的病變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而中醫治療“腎虛”則是一個“補”字。補腎成為男女皆宜和延年益壽的常用辦法,但盲目地補腎並不可取,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中醫說的“腎虛”只是人體內臟功能失調的概念,而不是指人體解剖上的腎臟有了病變。因此,“腎虛”並不等於西醫所說的腎臟疾病。

 

 

※本站旨在宣揚中醫文化及分享中醫藥知識,文章內容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小編 的頭像
    C小編

    攜手中醫講堂-最佳大陸中醫輔導平台

    C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