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古時是用火使之產生負壓,故稱為火罐。拔罐療法,它是祖國醫學遺產之一,古代典籍中亦稱之為角法。在我國民間使用很久了。晉代醫學家葛洪著的《肘後備急方》裡,就有角法的記載。 

  所謂角法,是用挖空的獸角來吸拔膿瘡的外治方法。 

  唐代王燾著的《外台秘要》,也曾介紹使用竹筒火罐來治病,如文內說:“……取三指大青竹筒,長寸半,一頭留節,無節頭削令薄似劍,煮此筒子數沸,及熱出筒,籠墨點處按之,良久,以刀彈破所角處,又煮筒子重角之,當出黃白赤水,次有膿出,亦有蟲出者,數數如此角之,令惡物出盡,乃即除,當目明身輕也。” 

  從以上介紹的角法和青竹筒制火罐的情況看來,我國晉、唐時代早已流行火罐了。 

  此外,清代趙學敏寫的《本草綱目拾遺》、吳尚先的《理瀹驕文》以及《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對於我國火罐的產地、使用方法和適應症等,介紹的就更為清楚了。 

  後至今,人們在原來的火罐的基礎上進行改近,遺棄了原來傳統的點火的方式,直接用真空槍在罐內抽氣,使罐內產生負壓。這種真空罐溶入了科學技術,使之操作更加簡單方便。 

拔罐法的作用機理負壓作用--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人體在火罐負壓吸拔的時候,皮膚表面有大量氣泡溢出,從而加強局部組織的氣體交換。通過檢查,也觀察到:負壓使局部的毛細血管通透性變化和毛細血管破裂,少量血液進入組織間隙,從而產生瘀血,紅細胞受到破壞,血紅蛋白釋出,出現自家溶血現象。在機體自我調整中產生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起到一種良性刺激,促其恢復正常功能的作用。

 

※本站旨在宣揚中醫文化及分享中醫藥知識,文章內容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醫拔罐
    全站熱搜

    C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