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往秋來,氣候逐漸由熱變涼,人體陽氣開始潛藏於內。秋季氣候變化較大,作為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人來講,秋天是調養生機,去舊更新,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因此,稍加滋補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對於冬季易患慢性心肺疾病者,更宜在秋天打好營養基礎,以增強體內應變能力,在冬季到來時,減少病毒感染和防止舊病復發。秋季不但是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進行滋補食療的好季節,也是健康人進行食補的好季節,可通過食補使人保持健康的體魄、旺盛的精力,從而達到減少疾病和推遲衰老的目的。

 

       秋季進補有以下三個不同的階段。

 

初秋平補初秋暑熱未退,在解暑降溫的同時,要適當減少冷飲以及寒涼食物的攝入。俗話說“秋瓜壞肚”,對各種瓜類宜少食,以防損傷脾胃陽氣。初秋時節,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由於濕易傷脾,可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以致出現食欲不振,因此,應適當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煮粥食用,以助脾胃運化。另一方面,炎熱而又潮濕的氣候,極適於病菌繁殖,兼之人體胃腸功能經盛夏消磨,處於一年四季中的低谷期,飲食稍有不慎,即可導致腸道傳染病的發生,故要把好食品衛生關,嚴防病從口入。入秋之後,可適當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如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等,以補充人體在夏日的消耗,但要注意,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大量進各種肉食,會增加脾胃負擔。根據“秋宜平補”的原則,應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既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禽蛋、乳製品、豆類以及山藥、紅棗、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俗話說“秋藕最補人”,可將糯米灌入藕眼中蒸熟後食用。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患者,可以服食具有健補脾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

 

仲秋潤補仲秋萬物乾枯,人體常表現出“津幹液燥”的徵象,如口鼻咽喉乾燥、皮膚乾裂、大便秘結等。對此,應從飲食上進行調理,注意預防秋燥。根據“燥者潤之”和“少辛增酸”的原則,一是適當多吃能夠滋陰潤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梨、甘蔗、柿子、香蕉、荸薺、橄欖、百合、銀耳、蘿蔔、鱉肉、烏骨雞、鴨蛋、豆漿、乳品等二是酸甘化陰,宜進食帶有酸味的食品,如葡萄、石榴、蘋果、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其中,銀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可用水浸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對治療和預防秋燥有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另外,應少吃辛辣的食物,尤忌大辛大熱之品,以防助“燥”為虐,化熱生火,加重秋燥。秋天尤其提倡食粥,最好是將上述潤燥之品與米或糯米同煮,既可補充營養,又能除燥。

 

晚秋滋補晚秋氣溫逐漸下降,在加強營養,增加食物熱量的同時,要注意少食性味寒涼的食品,並忌生冷。為預防冬季多發的咳喘之類呼吸系統疾病,除注意選食上述具有補肺益氣功效的食物外,還可用13個核桃肉(連紫衣)13片生薑同嚼服食。對於需要在冬季進補的人來講,此時是調整脾胃,打“底補”的最佳時期,作為底補,芡實是最好食選,可用芡實、紅棗或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牛肉等食用,即能達此目的。經過底補,脾胃健運,入冬就可放心進補,以此抵禦嚴寒。此外,乳製品、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藥食兼優的菱角、板栗也是調理脾胃的佳品,它們均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中益氣、開胃止渴、腎養精等功效。

 

※本站旨在宣揚中醫文化及分享中醫藥知識,文章內容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