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院士從醫凡四十年,博覽群書,深悟其理,勤奮臨床,深展其術,以其高尚的品格、精湛的醫術深得廣大患者的信賴,為同道所折服。四十年來,他深入研究了中風的機理,創新了中風的理論,創立了醒腦開竅針刺法,並在腦老化等多種疑難病症的診治上有較深的造詣。他深入研究了針刺手法,提出了“針刺手法量學”的新理論,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針刺手法,石氏針刺法獨成一派,有“輕捷、華麗、流暢、舒展、疾則如閃電、緩則如流水”之稱。他所創立的刺絡療法可治療多種疑難病症。他將針刺機理的研究深入到了基因水準。

    、對中風病的認識及醒腦開竅針刺法的創立

    1. 理論的提出

    歷代醫家對中風病的認識

    中風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四大主要疾病之一,為我國歷代醫家所重視,有風痱、風癔、大厥、煎厥、薄厥之稱,內經、傷寒、金匱中均有對本病的記載。對於中風的病機,歷代醫家各有闡發,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金元之前,多以外風立論,認為中風為“內虛邪中”;金元之後,許多醫家對中風提出了新的認識,認為內因是造成中風的主要因素。如金元時期力倡“火、痰、虛”,明清時期則主要責之於“元氣虧損”、“肝陽化風”,近代醫家認為肝陽化風、氣血並逆、直沖犯腦是發病的主要機制,現代醫家認為中風發生的主要因素為氣血虧虛、正氣不足,加之飲食、勞倦、情志、外邪等因素的引動,致氣血運行受阻,肌膚筋脈失於濡養,肝陽暴張,陽化風動,血隨氣逆,夾痰夾火,阻滯經絡,上蒙清竅,發為中風。

    石學敏院士對中風病的獨特認識及“醒腦開竅”針刺法的理論內涵

    石學敏院士在認真分析歷代醫家關於中風病病因病機論述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觀察及對中醫理論中“神”的深刻領悟,總結出直接引發中風病一系列症狀的關鍵病理基礎—“竅閉神匿、神不導氣”,即中風病的總病機。中風病患者平素多存在下焦肝腎等髒的陰陽失調,又受外界各種誘因的影響,以致積損正衰,氣血運行不暢,夾痰濁上擾清竅;或精血不足,陰虛陽亢,陽化風動,血隨氣逆,挾痰挾火,橫竄經絡,上蒙清竅;或外傷跌撲,氣血逆亂,上沖巔頂,閉阻清竅,竅閉神匿,則神志憒亂,突然昏僕,不省人事;神不導氣,則筋肉、肢體活動不利,僻不遂,日久氣血渙散,筋肉失濡,故肢體痿軟廢用,經脈偏盛偏衰,故攣急僵硬。

    石學敏院士基於對中風病“竅閉神匿、神不導氣”總病機的理解,於1972年確立了“醒腦開竅針刺法”,其治則為“醒腦開竅、滋補肝腎為主,疏通經絡為輔”。其中“醒腦開竅”是針對“竅閉神匿、神不導氣”這一中風病發展的最終病機而立,“醒腦”包括醒神、調神之雙重含義,醒神調神為“使”,啟閉開竅為“用”,對於中風病,無論昏迷與否,皆可運用“醒腦開竅”而治之;而“滋補肝腎”則是針對肝腎虧損這一最常見、最重要的證型基礎而設;另外,腦竅閉塞,癱瘓之後,患側肢體活動受限,必然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疏通經絡”可運行氣血,加快肢體功能的恢復。

    “醒腦開竅針刺法”的主穴為人中、內關、三陰交、極泉、尺澤、委中。人中作為醒腦急救之要穴為歷代醫家所推崇,針之可直接興奮上行啟動系統,解除腦細胞的抑制狀態,可特異性地增加頸動脈血流,糾正血液動力學紊亂,改善腦迴圈,故採用雀啄法瀉人中可開竅啟閉,醒元神,調臟腑。內關穴為心包經之絡穴,可改善中風患者的左右心輸出量,改善腦血氧供應,具有寧心調血安神之效。三陰交可補三陰,益腦髓,調氣血,安神志。極泉、尺澤、委中可疏通經絡,運行氣血,改善肢體運動功能。其中,人中為君,內關、三陰交為臣,極泉、尺澤、委中為佐使,以調元神,使之達明;順陰陽,使之平衡,理氣血使之沖和;通經脈,使之暢達。

    醒腦開竅針法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即對配方組穴從進針方向、深度、以及採用的手法和刺激量均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並通過了科學實驗的驗證。這樣使該針法的操作趨於科學化、規範化,為提高臨床療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醒腦開竅針刺法”確立之後,石學敏院士帶領針灸科進行了臨床觀察—即預實驗,取得了驚人的療效,於是以該針法為中心的中分診療體系初現端倪。

    2. “醒腦開竅”針刺法的臨床應用

    石學敏院士首先將該針法應用於中風急性期的治療,取得了痊癒56.73%,顯效17.41%,好轉21.3%的良好的療效,將其用於中風後遺症的治療,臨床基本治癒率達31.44%,顯進率為61.38%,總有效率達98.84,應上資料充分顯示了“醒腦開竅”針刺法在中風病治療中的核心地位。與此同時,通過配穴,開展了應用該針法治療中風病併發症的研究,如加風池、完骨、天柱、翳風治療假球麻痹;加外水道、外歸來、豐隆治療便秘;加雙側氣舍治療中樞性呼吸衰竭;加中極、關元、曲骨治療尿失禁、尿瀦留;加風府、啞門、頸椎夾脊治療共濟失調;加大陵、鳩尾、風池治療癲癇;加肩中俞、肩外俞、肩貞、肩內陵、肩髃、肩髎治療肩周炎;加上星、百會治療睡眠倒錯,同樣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中風病取得輝煌的成績,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系統的、規範的治療體系,在此基礎上,石學敏院士進一步拓展了該針法的應用範圍。醒腦開竅針法的根本在於調神,因而適用於各種失神的病證,如神機失調、心神失主、筋脈肢體失控的振掉;情志不舒、氣機鬱滯、心神抑鬱的鬱症;元神失控、意識喪失的癇疾;臟器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的癲狂;氣機突然逆亂、升降失常的厥證;心竅閉阻、心神郁逆的百合病;以及痹證、痿證、呃逆、胸痹等病證,體現了該針法具有廣泛的適用範圍,證明該針法乃至針刺療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實用價值。

    3. 醒腦開竅針法的臨床研究

    石學敏院士自提出了醒腦開竅針法之後,對中風病的診斷及治療開展了系統的臨床研究,先後承擔了國家“七五”及“八五”攻關課題,共診治患者達200萬人次,形成了一套以針灸治療為中心的中風診療體系。近年來,應用嚴格的、統一的診斷標準對臨床9005例各期中風患者採用以“醒腦開竅針法”治療為主,根據病情需要,輔以降顱壓、抗感染、降血壓的西藥進行治療,採用國際公認的愛丁堡斯堪的納維亞療效評定標準對療效進行評價,其中腦出血3077例,腦梗死5928例,總有效率達98%以上,中風急性期患者4728例,總有效率95.44%,後遺症期773例,總有效率98.84%,經回顧性研究,其療效明顯優於中藥、西藥、及其他針刺法。

    在中風病合併症的治療方面,亦開展了大量的臨床研究。採用“醒腦開竅針法”配合五靈脂、降香末、三七粉、凝血酶及洛賽克等藥物治療中風後應激性潰瘍180例,顯效率為82.76%,有效率為6.9%,明顯優於單純用藥組。應用該針法治療假性延髓麻痹79445天后,臨床治癒率為66.67%,總有效率為98.49%。應用該針法治療中風病複視30例,總有效率為93.75%。

    上述研究獲得了國家級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及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確立了醒腦開竅針法在中風病治療中的無可取代的地位。

    4. 醒腦開竅針法的基礎研究

    為了闡明醒腦開竅針法治療中風病的作用機理,石學敏院士帶領科研人員開展了廣泛而細緻基礎研究,結果表明:該針法可提高中風病患者血中前列環素活性、降低血栓素活性,使流速減慢的動脈血流加快,使流速加快的動脈血流減慢,,改善血管順應性,降低血管阻力。在形態學方面,該針法可使MCAo大鼠腦缺血區內代償血管明顯增多,減輕腦組織結構的疏鬆、神經元數量的減少、星形膠質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增加神經元內核糖核所數量,改善腦缺血後腦微血管自律運動及其能量代謝;在病理過程方面,該針法可使MCAo大鼠異常降低的海馬及皮層的乙醯膽鹼、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含量升高,調節多巴胺的合成和代謝,降低缺血區興奮性氨基酸水準,可使腦缺血再灌注家兔腦組織中SOD活性升高,LPO含量降低,阻止鈣離子內流,改善腦組織細胞內鈣離子超載。對於腦出血模型鼠,該針法可以提高神經元突觸體膜Na+-K+-ATPase及線粒體膜Ca++-ATPase活性,拮抗Ca++內流,減輕鈣離子超載,防治腦水腫,保護神經元。在分子水準,該針法能夠使MCAo大鼠腦缺血區細胞凋亡明顯減少,起效快而持久,並可改善其細胞形態學異常,可增強各時段HSP70蛋白和基因以及c-fos蛋白的表達,提高了神經細胞的應激能力,促進了神經細胞對腦缺血損傷產生適應性變化,增強了腦組織的修復能力。

    上述一系列從細胞到分子,從宏觀到微觀的基礎研究,豐富了傳統中醫針灸理論,為醒腦開竅針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為該針法的推廣和普及提供了客觀的科學依據。

 
>>石氏針刺法:石學敏院士學術思想簡述(二)

 

※本站旨在宣揚中醫文化及分享中醫藥知識,文章內容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陸中醫 大陸執業中醫師
    全站熱搜

    C小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